本篇文章2140字,读完约5分钟

涡阳县曹町辉山村辉山是皖北有名的红色景区,皖北地区最早、最大的抗日烈士陵园就位于此。 近年来,辉山村依托红色景区资源,继承红色文化遗产,以红色旅游激发乡村快速发展活力,曾的贫困村成为“中国美丽的乡村百佳示范村”。

继承红色基因保卫烈士陵园

辉山村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 1944年8月,为了收复豫苏边区,彭雪枫师长率领新四军四师十一旅和九旅主力进军津浦路西,在八里庄战斗中,彭雪枫因流弹受伤,不幸壮烈殉国。 1945年春,在进军津浦路西的几次战斗中,新四军主力部队牺牲了300多人,严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傲慢。 为纪念彭雪枫英勇抗日的光辉事迹,纪念牺牲的革命烈士,当时路西地委和军区分决定在当地建设烈士陵园,陵园地址选在曹市东部辉山。 1945年秋天开工,经过5个月,宏伟的革命烈士纪念塔耸立在辉山的山顶上。

一进入烈士陵园,山门两侧耸立着松柏,庄严肃穆,一位老人拿着扫帚和抹布,扫着楼梯上的落叶,拂拭墓碑上的灰尘。 老人名叫侯传宇,今年67岁,是第二代守陵人。 1984年,守护烈士陵园的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这一重任。 “我父亲是抗战时期部队的通讯员,有一次寄信回来,看到烈士墓碑受损,他很痛心,决定守护烈士墓。 ”。 据侯传宇说,1945年至1984年,陵园由父亲守护着坟墓,父亲在临终前把使命交给了他。 侯传宇听从父亲的委托,以护陵为使命,但前年突然中风后,媳妇接受了这个“红色接力棒”。 几十年来,侯传宇一家守护坟墓的故事感动了当地干部群众。 清明节前后,辉山烈士陵园吸引了周边县区数万人前来祭奠,祭奠革命烈士已经是当地最重要的民俗活动。

““红色旅游”促小村蝶变马鞍山信息网”

整合文旅资源快速发展红色旅游

但是,辉山村的群众曾经守护着宝贵的“红色资源”,手中有“贫困饭碗”,全村1142户,149户为贫困户,贫困发生率高达11.7%,是有名的贫困村。 村里的“两委”深深为长眠在这里的先烈们感到羞耻。 怎样才能把辉山村从贫困中拯救出来呢? 村“两委”提出以红色旅游推进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构想,将脱贫攻坚与建设美丽农村结合,探索了农旅融合、三产融合快速发展的新模式。

曹町人大主席岳涛表示,为了建设美丽的乡村,该村与县建投企业签署了战术合作协议,投入7000多万元的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战地医院、新四军四师司令部、忠烈祠、丁永年故居等红色景区,建设“英雄筑梦美丽辉山”红色景区 并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系列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以旅游产业为突破口,推进乡村振兴。 ”。

近两年来,该村大力推进农村“三大革命”,村容村貌迅速“美丽”。 在规划和设计上,该村将在保持当地文化特色的同时,结合地形和建筑功能,充分考虑乡村田园生活因素,建设荷塘、经果林、采摘园等,建设具有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的休闲旅游服务型村庄。 自去年以来,该村组织了民俗大集、健将等旅游文化节活动,其中“秋祭”吸引了村民和游客参加。

随着红色旅游越来越盛行,辉山村又因势利导,聘请专家开展新型农民电商知识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努力建设乡村旅游创造者示范基地。 “该村在原有农家乐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美化,通过产业支持,建设了越来越多的民宿示范户,迅速发展了旅游休闲和民宿业态。 目前,全村共有5家规模的酒店和3家民宿。 村设计推出的辉山农产品企业品牌、商标和文创旅游纪念品达300多种,辉山“红四宝”系列农产品已出口日本、韩国等地,产业水平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 曹町党委书记王雷高兴地说。

启动红色发动机推进乡村振兴

大众不富裕,关键是支部。 近年来,辉山村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引领了脱贫攻关,以组织振兴带动乡村振兴,成为基层组织快速发展的“红色引擎”。 村委会逐一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重视给“带”字做“红”的复印件。

侯虎是辉山村第一位回乡创业的青年党员,他投资创办了全村第一家民宿“红色记忆”。 记者走进民宿,想很快把人的想法拉回火热的革命年代。 侯虎告诉记者,最初自己经营超市,但多年来生意一直不温不火。 此后,辉山村迅速发展红色旅游,将超市改造成集住宿、餐饮、超市为一体的民宿。

“原来是超市,每天销售额200元,现在每天收入2000元以上,旺季每天收入近1万元。 ’侯虎自信地说,辉山的红色旅行才刚刚开始,将来会更好。

曹町黄塘村的村民冯坤,以前在浙江做灯光装饰的生意,看到辉山村的一些变化,把外国的店丢在盘子里,在辉山村开了茶馆。 当地人空除了闲暇之余来这里喝茶聊天外,附近的淮北市、宿州市、甚至外省的粉丝票友也来这里旅游,在茶馆喝茶、亮声,表演京剧、豫剧等歌曲。 各地游客来了,很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回来了,安静的乡村热闹起来。

近年来,辉山村先后获得安徽省旅游示范村、安徽省森林示范村、中国美丽乡村百佳示范村、中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去年,全村游客超过50万人,旅游收入达1000万元,返乡创业者超过100人,带着周边500多人就业。 去年,该村集体固定资产达到1300万元,经营资产97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近100万元。

如今,该村多次领导党建工作,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休闲农业,不仅推动了辉山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激发了村民的腰包。 (本报记者孙海涛本报通讯员李涛)

标题:““红色旅游”促小村蝶变马鞍山信息网”

地址:http://www.man-on.com/masly/2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