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41字,读完约6分钟

给一张票,游景区,走安徽江苏。 这是有名的皖东,有名的南京池杉湖湿地公园。

池杉湖湿地公园位于滁州市来安县和南京市六合区交界处,提供数万鸟类种群栖息的场所,被誉为“百鸟天堂”,于年12月作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验)单位申报成功。 多年来,围绕池杉湖湿地公园,来安县和六合区进行了共同开发建设、共同管理保护、共同分红共享,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推进皖苏合作共赢的典型样本。

一个公园横跨两个省

到了冬天,池杉湖湿地公园的层林被染成了红色,一株池杉穿着红色的衣服,笔直的树干走向天空,映在清澈的湖面上。 坐小船划破平静的湖面,像进入亚马逊雨林探险一样,环绕着茂密的千亩池杉林。 在池杉林深处,鸟儿点点,白色的是白鹭,黑色的是水獭,盘旋高空,或站在树枝上,或浮潜,唱着一和,表达着生命的律动。

“20世纪80年代,为了适应国家的植树造林计划,来安县选择了地势低洼、被雨淹没、常年不能种植农作物的雷官镇杨渡村黄大圩为林场,种植了5万多株适合低洼海滩的池杉。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由于河流的变化,河水长时间浸泡,这个池杉林形成了水中有树、树下有鱼、树上有鸟的“水上森林”。 ”。 县自然资源规划局林长制从业股股长周松柱介绍。

2004年,南京商贸企业负责人汉汇山经过池杉湖时,发现当地农民准备砍树养鱼,但不幸的是,出资承包了这片水域,开始了池杉林和周边湿地的系统保护修复。 池杉湖湿地公园理事长助理赵年生说:“湿地公园前期已经移动了县土地2200亩。 为了帮助池杉湖周边的农民种植水稻、施用农药化肥、影响鸟类的生存,我们按照专家的建议,搬迁了六合区的土地3600亩。 这样,占地5800亩,形成了跨越安徽和江苏的景区。 ”。

近年来,来安县清理并拓宽了池杉湖周边古老的皂河河道,建设了宽50米的隔离软管,形成了天然的生态保护屏障,有效防止了盗窃等行为。 另外,全面实施了池杉湖周边退耕还湿,对湿地周边居民实施了搬迁安置,比较有效地扩大了池杉湖湿地面积。 在池杉湖的另一边,六合区程桥街搬迁了土地上的村民,实施了退耕还湿,广泛种植了荷花睡莲,为鸟类的生存腾出了空的空间。

“目前,安徽和江苏两地已经形成了共同出力,共同建设湿地公园的良好局面。 ”。 周松柱表示,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方面,2019年,雷官镇投入500万元建设沥青道路3.5公里,实现了小区道路的全部硬化,便于开展湿地科研、监测、旅游、湿地的日常管理和养护。 六合区建造了公园的东大门和停车场,大大提高了景区游客的接待能力。

一片森林里栖息着百鸟

蜿蜒的皂河从北向南流去,在雷官町和程桥街边界的黄大圩东侧形成了“耳”形的弯曲河流。 河水直弯后,“耳朵”的两端由直线河流相连,如今的黄大圩就像一座四面环水的小岛。

在笔直的皂河岸边,来安县政府建立的“皂河来安县段河长公示牌”和雷官镇政府、镇河长制办公室建立的“皂河雷官镇杨渡村河长公示牌”尤为突出,上面有县级河长、乡镇河长、村级河长的具体职责、主要负责人及

“皂河是全县引江灌溉、防洪排涝、航运交通的重要河流,开发利用度很高。 随着池杉湖湿地公园的建设,保护水环境、治理水污染成为当务之急。 ”。 来安县水利局河长制工作人员吴永祥介绍说,该县制定了《皂河“一河一策”实施方案》,严格执行河长制,保证了河道污染整治、河道日常清理等业务的落实。 “目前,来安县和六合区建立了‘河长制联动机制’,两地通过及时的信息表达、联合执法,共同治理水污染违法问题。 ”

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林长制。 滁州市将池杉湖湿地公园定为县级林长责任区,努力建设全国第一个跨省合作湿地公园。 “除了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外,我们还将运用视频监控、红外摄像头、无人机监控等方法提高监管水平,通过《地球日》、《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主题活动集中推进,开展公众湿地科普教育,举办拍摄和征集比赛 ”周松柱表示,为了充分利用江苏省的人才和技术特点,来安县不仅组织相关人员赴江苏学习,还邀请了南京大学湿地保护专家制定了国家湿地公园保护计划,并在池杉湖湿地公园现场进行脉诊。

从年六合区“池杉湖杯”国际自然与风景摄影大赛,到2019年来安县首届“池杉湖杯”自然与风景国际摄影大赛。 从2019年六合区第六届中国荷花品种展,到年来安县池杉湖国际观鸟节,池杉湖湿地公园、皖苏两地或单独主办或共同承办大型文化旅游活动,提高湿地公园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一方民众得到红利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池杉湖成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候鸟栖息地,目前鸟类106种,数量最多超过10万只。 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池杉林,池杉湖湿地公园享有“百鸟天堂”的美誉,附近的农民放下锄头走进小区,成为船工、园丁或导游,守护着湿地公园,守护着移动的候鸟。

雷镇杨渡村的村民徐志平今年55岁,在湿地公园工作了11年。 “家里20亩土地,以每年每亩6,700元的价格流向湿地公园。 我在园区负责安排游轮,每月收入5600元。 ”。 许志平高兴地说,以前这里低洼,经常遇到水灾,粮食收成打折,现在工作环境舒适,收入稳定,而且是以前的好几倍。 “这里生态更好,环境越来越美。 我每天都自豪地对游客说:“这是我的家乡! ”。

青山是金山银山。 作为跨省景区,池杉湖湿地公园不仅为安徽土地流转的群众处理安置问题,还为江苏农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晨曦微露、六合区程桥街钱庄村村民冀干国通过景区东大门,来到安徽一侧湿地核心区上班。 他虽然接近古稀,但没有精神,作为船工,每天开着电动船载着游客享受景湖光。 由于长年在景区工作,他能稍微理清鸟类的习惯,为游客做临时说明。 “我家在肥皂河里。 以前两省交界地带道路泥泞,现在湿地公园周边修了道路,方便游客自己参观。 一些村子里的人在景区外相继开始农家乐。 这里完全一样。 ”。 俞干国说。

在池杉湖湿地公园,有100多名像许志平、俞干国这样从皖苏两地来的外出务工者。 赵年生说:“多年来,湿地公园不仅比较有效地带动了周边农民的就业和增收,更像是连接安徽和江苏的纽带。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迅速推进,池杉湖湿地公园成为皖苏两地政府和政府、公司和公司、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之间进行参观交流、协商合作的重要平台。 ”。

(本网记者张理想)

标题:“池杉湖:一个跨省景区的“一体化”样本马鞍山信息网”

地址:http://www.man-on.com/xwdt/2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