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4字,读完约3分钟

旅行中失去意识的患者该如何应对? 如果没有专科医生该怎么办? 年12月29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王月在高铁上挺身而出,实践了医学生的责任和担当,用实际行动树立了榜样。

由于这一天突然下了大雪,王月乘坐的g7231列车14点出发后不久就停了下来。 14点40分左右,她听收音机广播找医生,2号车对生病的患者需要救治。 出于医学生的本能,她离开座位去有患者的车辆调查情况。

“本来想协助医生,尽量提供协助。 到了之后转了一圈,没有医生。” 此时的王月深责任重大,急忙一边向患者家属询问病史,一边检查患者的情况。 “患者是一名50多岁的中年男性,当时呼吸困难、无意识,触摸颈动脉有微弱搏动。 他妻子说他有重症肌无力症的病史,这次旅行也是为了去上海看病。 ”。

为了准确评估患者情况并给予相应救治,王月第一时间曾教授“急诊医学”课,担任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区副院长、急诊科主任医师张婷的电话。

“张医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急诊医生,当时场面混乱,患者妻子也很慌张,所以接通电话后,他想戴上免提按钮,通过她的专业评价,安抚现场人员和家属的感情。 ”。

根据口述情况,张揷在进行评估后,于王月将患者移动至地面躺下,清理呼吸道,通畅地空流通,坚决地让她展开紧急心肺复苏。

“患者情况危急,必须进行心肺复苏,来到120救护车。 现在,不知道列车什么时候重启,你的体力后面撑不住了,赶紧和你合作求助吧! ”按照张揷的指导和建议,王月和现场一群20多岁的自愿帮助的年轻人交替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

1分钟、5分钟、10分钟、30分钟……长期心肺复苏不仅要忍受体力,还要忍受流汗的王月,还有慢慢涌上手臂的无力感和酸胀感。 王月说,接下来,她完全本着信念进行着患者心肺复苏。 “我不能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救助措施。 那只能为他争取更多的时间,等专业医生来救治”。

幸运的是,在王月他们继续心肺复苏的时候,列车再次开始行驶,于15点30分左右到达下一站——丹阳站。

此时的王月已经和年轻组持续心肺复苏40分钟,维持了男性微弱的生命体征。 列车一停车,已经在站台等待的120名急救人员迅速交接,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如果我的同学遇到这种情况,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站起来。 因为我们都是医学生。 ”。 王月认为他只是做了分内的事。 “这是我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其实有点慌。 所以,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一定会精进专业技能,掌握各种技能,像张老师一样,成为负责任的医生,冒着危险,拯救生命。 ”。 (周坤毛丽娟)

标题:“安医大师生远程连线 合力抢救高铁上昏迷患者马鞍山信息网”

地址:http://www.man-on.com/xwdt/2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