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68字,读完约2分钟

“作为农民,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是我一生最大的荣耀! 我将继续在农田里扎根,带动周围的农户,为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 12月18日,记者看到唐胜时,这位勤劳的农民正在上船,带领村民们捞芙实。

“今年已经上调了10万斤以上。 我们正在进行最后的抢夺。”穿着防水服的唐胜告诉记者:“这么大的芙实,市场非常赞同。”

唐胜是池州市贵池区脚町道山湖村民,和村里很多村民一样,刚初中毕业就选择了打工。 回乡时,唐胜看到家乡土地大量荒芜,他意识到这片广阔的土地正在迅速发展,毅然回到家乡承包了120亩稻田,开辟了农田创业之路。

在叔叔的支持下,唐胜种了水稻。 那一年的水稻收成并不完全令人满意,因为缺乏栽培技术,遭受了水灾。

困难没有击倒他。 唐胜多次向有经验的老农民求教,在农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很快就学会了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技术。 第二年,他从选拔到耕作,在各个环节兢兢业业,终于获得了丰收。

尝到味道后,唐胜的干劲更大了。 他着眼于订单农业,大胆选择产量不高但质量好的水稻品种,并与粮食加工公司签订了订单。 那一年,他高价销售水稻,成为了杜杰街上第一家签订高质量大米订单生产的大企业。

村书记胡胜华问记者:“这个叫唐胜的年轻人,是个钻研、动脑筋、有想法的人。”唐胜告诉记者,他去哪儿“取经”。 在一次天长市农业交流会上,唐胜受到启发:村子紧邻长江,水面资源丰富,适合种植业余。

唐胜开始购买设备,承包了千亩圩田,开设了芙实栽培的新项目。 他将栽培和收购结合起来,不仅带着村民一起种芙果,还实行订单收购,处理了村民栽培芙果销售的忧虑。

年,唐胜注册了胜亮栽培专业合作社,形成了从栽培到销售的全产业链。 在唐胜成功的典范下,村民唐善金、王强龙等也成了芙实栽培的大户。

事业成功,唐胜没有忘记乡邻。 他每年提供许多工人的工作岗位,帮助贫困家庭增收以摆脱贫困。 70多岁的茅坦村村民杜荣宇经常去合作社打工。 “农忙时期,我对一天能有200元的收入感到满意。 ”杜先生说。

从个人种植到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唐胜走出了特色农业综合快速发展的道路。 他先后被选为“池州市农民创业带头人”、“池州市粮食生产大户”、“安徽省粮食农业大户”、“全国粮食大户”,今年又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 (本报记者徐建本报见习记者阮孟杰)


标题:“【榜样】农田里的创业者马鞍山信息网”

地址:http://www.man-on.com/xwdt/2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