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24字,读完约2分钟

缝布料,剪线……经过一个工序,完成的衣服出现在记者面前。 9月2日,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华扬服装有限企业生产现场,机器运转声不断入耳,一排制衣机器有序运转,多名流水线工人聚精会神制造运动服,一派繁忙景象。

来自大杨镇小李村的刘长珍正在对面料进行加工缝制。 “这件衣服的工序一件五角左右算下来,一天可以做500件以上,一个月平均能拿到2000元以上。 ’刘长珍告诉记者。

由于丈夫精神失常,家里又不得不供着两个儿子去上学,刘长珍一家因年老被认出是建设卡贫困户。 贫困不影响刘长珍对生活的乐观和消除贫困的信心。 她一边熟练地做衣服一边对记者说。 “一开始,我在别的单位慢慢学习,但现在技术熟练,工作快,收入也越来越高。 政府给我丈夫看病用药和孩子上学补助,大儿子现在在上大学,小儿子也上高中,我工作稳定,比以前强多了。 ”。

在职场流水线上,来自谯城区古井镇药王村的曹芳也在忙碌地工作。 她平时的工作是给流水线上的衣服系拉链。 曹芳以前在外地工作,现在和丈夫在工厂工作,光拉上拉链一个月就能挣将近6000元,而且离家也近,照顾老人和孩子很容易。 曹芳高兴地说:“工作稳定,收入不错,所以我想一直干下去。”

华扬服装企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该企业目前率领54名就业困难者,其中贫困者34人、低保户、残疾人20人,通过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其稳定收入,使他们脱贫致富。

就业收入是贫困家庭脱贫的重要保障。 秋季入学之际,在谯城区观堂町孙庄村的“扶贫工厂”,工人们使用机器订购制服的按钮。 平均每天发60元左右的工资。 孙庄村“扶贫工厂”目前由亳州市三迪瑞尔服装有限企业运营,通过免费服装缝制技术培训,约50名周边村民常年推广该加工服装,其中贫困家庭8人。 “扶贫工厂”的资产收益采取折股量化的方法,分配给贫困家庭和村集体,共有39户贫困家庭受益。

近年来,漳城区通过“村口”就业等援助措施,广泛吸纳贫困群众附近就业增收,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使周边群众脱贫致富。 截至今年6月底,该地区共获得建设卡贫困劳动人口19602人,比上年增加2930人,实现全部就业,其中辖区内就业15915人,脱贫成果进一步巩固。

本报记者武长鹏本报通讯员任雷

标题:“村里建起服装厂 家门口就业促增收马鞍山信息网”

地址:http://www.man-on.com/xwdt/3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