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7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网上出现了“双非硕士”、“小城镇问题专家”、“985相亲群”、“海淀家长”等有点意思的热词。 这些新词有共同的特点。 无论是就业不安、结婚不安、育儿不安,背后都有学历不安。 同时,这种学历焦虑不仅仅是个人的烦恼,也成为了整个社会层面上的集体烦恼。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学历焦虑的基本方向是不仅要避免向上,也要避免向下。 具体来说,年轻人期待着通过对学历的追求,获得更好的工作,更好的伙伴,更有前途的未来。 其本质是实现自身和家族阶层的向上流动,通过努力培养下一代来避免向下流动的可能性。

但是,在社会潮流中,“以上游为目标”,把握“稳定的幸福”,其实都是个人的选择。 根据自己的喜好,个体完全有选择的空之间,但为什么会在我们身边,似乎各自都很焦虑。

这个社会现象的背后有结构动因。 因为我们整体上处于一个向上流动的社会。 著名的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在《学位社会》一书中描述和解体了这个社会阶段和社会状态。 他发现在20世纪中期,美国整个社会的气氛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阶层,过上富裕的生活。 但是,整个社会的气氛是金钱至上的成功学指导。 社会尊敬一夜暴富的成功者,这无形中给每个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这些人一样梦想在短时间内成功。

在这个过程中,“学位社会”正在形成,个人通过取得知名大学、商学院、工学系的学位证书,获得了地位更高的员工,获得了与更高阶层的人结婚,获得了进入具有社会经济特点的社团的机会。 学位成为就业、结婚、提高下一代社会地位的“敲门砖”,因此围绕学位和学历的竞争和焦虑成为社会的核心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中的机会层出不穷,许多人通过个人的努力获得了更好的生活,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财富和更高的地位,整个社会处于向上流动的状态。 个体在这样的社会里,就像在大海里急速前进的沙丁鱼群一样,晚一点就会感到压力。 因此,教育作为人人必经的第一条道路,在整个社会的氛围下,成为学历焦虑的主产地,承担着就业、结婚、培养下一代的功能。

那么,个人只能屈从于这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吗? 不完全。个体性才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 每个人都不一样,不是一张学位,而是定性决定了一个身体的前半生,也决定了一个身体的后半生。 加入“985婚姻团体”是好的,但找到正确的人才也是幸福的。 否则,你会陷入“被捡到”和“被捡到”的痛苦中。 有能力让孩子去昂贵的补习班、参加国际比赛和海外游学当然很好,但教育的最大前提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父母不仅仅提供补习和留学的机会。

可以注意到,个人烦恼总是来源于社会结构,引起问题的结构性矛盾不是个人能够克服的。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后,增长正在放缓,就业市场和人才结构正因此面临挑战。 并且,不平衡的快速发展和还很完整的制度规范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冲突。 正如离开校园后发现人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课题,当前中国社会也面临着社会转型期的重大课题,这需要越来越多的学科一起参与,共同进行研究和思考。 (作者:严飞,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标题:“学历焦虑何以成为一种集体困扰马鞍山信息网”

地址:http://www.man-on.com/xwdt/4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