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28字,读完约8分钟

根据《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已经进入关闭阶段。 不久,第一个国家公园将正式亮相。 这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5年试了什么? 又有那些成果吗? 最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唐小平在参加新闻网站采访时回答了这些问题——

国家公园其实是一种生态保护措施

记者:“公园”这个词大家都不知道。 但是,国家公园是我国的新东西。 为什么要提出国家公园这个概念?

唐小平:公园与国家公园有共性,是公共场所。 但是,公园,例如街心公园、城市公园,主要是为人服务。 我们说的国家公园,严格来说是生态保护措施。 保护自然生态空之间,包括自然资源、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主体不是人。

国家公园有几个重点。 第一,国家批准设立,同时主导管理。 第二,生态保护优先。 它是为了保护大面积的自然生态系统而设立的,同时这个生态系统也是国家的代表。 第三,它具有全民公益性,为大家认知自然、进入自然提供机会或条件。

我们今后必须改变一个观念。 国家公园确实是旅行的地方,但它提供越来越多的体验。 在旅行。 然后,可以体验环境教育、自然教育、生态和自然之美。

按照这个想法,我们让公众自然进入,进行生态体验和自然教育等活动,作为国立公园的重要作用。

为什么要提出国家公园,最重要的是面向问题。

我国从1956年开始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这几年相继建立了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10多种其他保护形式。 但是,由于缺乏顶层设计,这些保护地交叉严重,存在多头管理问题,导致管理区域碎片化,保护效果较差。 对比这些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战术构想。 第一个目的是改变保护地管理,根据部门设置、九龙治水的现状,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体制;第二个目的是改变按资源类别设置保护地的方法,按照“山水林田湖”实施整体保护和系统保护。

记者:国家在建立国家公园的初期阶段采用了试点方法,现在选择了10个试点。 基本情况怎么样? 为什么要选这些地方?

唐小平:从2005年开始,我国相继选择了10个地方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第一个是三江源国家公园试验区(以下简称三江源),然后是东北虎豹、祁连山、海南雨林、武夷山、神农架、钱江源、南山国家公园试验区等,涉及12个省,大致面积22万平方公里,覆盖陆域面积2.3%,

开展试验首先是进行体制试验,由于当时没有对其边界范围进行严格的调查,所以面积比较大。 最大的三江源一样,有12.31万平方公里,以保护青藏高原特有的高原高寒生态系统和特有物种为主面积最小的是钱江源公园试验区,只有25.2平方公里,保护着低海拔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你它很小,生物多样化很丰富,也就是说它和三江源在价值上是等同的。

10个试点地区各有优势。 例如,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验区(以下简称东北虎豹),主要在积分国有林区进行体制试验,国有林占有率高、中央全权比重高的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区(以下简称大熊猫),行政单元范围 所以,各试点区的保护对象和面临的问题不同。

五年试点工作成效明显

记者:飞行员后,这些地方发生了什么变化?

唐小平:五年不长。 成立时间也早。 对生态系统来说,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其明显的变化。 但是,从近几年的监测结果来看,生态状况变化比较明显。

主要变化是自然植被状况,如三江源、祁连山等以天然草原为主体的生态系统,草的综合盖度上升明显,如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东北虎豹,森林覆盖率也有所提高。

最重要的是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数量、密度发生明显变化。 例如东北虎豹,专家认为经过初步解体,基本稳定的定居种群已经有6个。 几年前,他们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移动,很少定居。 例如三江源,建设国家公园前,羚羊种群数量约为2万只。 近几年的监测显示已经有7万头左右。

记者:人的问题一般是最难的。 试点区内的普通民众在试点过程中受到了什么影响? 对试点事业满意吗?

唐小平:人的因素是我们管理的最重要的因素。 如果能管理好小区里人的活动,可以说我们达到了保护的目的。

与西方国家特别是北美的国家公园相比,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人员活动比他们多。 例如东北的虎豹有近9万人。 熊猫有8万多人。 即使调整人口稍微集中的乡镇、村,人员也很多。

因此,让地方社区参与保护是很重要的。 近年来,我们做了一点工作。 第一,设立了生态公益管理职位。 例如在三江源,我们在每个家庭设立了生态管理者的岗位,使1.7万牧民既是牧民,也是生态管理者。 第二,管理生产生活习惯。 划定边界,允许在边界内从事种植、养殖等环境友好、对生态影响小的一点点生产生活活动;三是利用国家公园微薄的资源进行特许经营,让当地社区人士和当地社区人士优先参与开办的公司。

这样,国家公园试验区内居民的收益基本不受影响,或者有所增加。 当然,这方面的工作是长时间的任务。

记者:现在有10名飞行员进行检查,判断事业,你认为有成功的经验吗?

唐小平:我们正在进行总结。 这次试行还是从管理体制开始的探索,模式很多。 例如东北虎豹之类的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模式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共同管理的模式也有。 例如,跨省的,例如大熊猫、祁连山等都是共同管理模式。 另一种是中央政府委托省级政府管理的模式,如三江源、海南雨林等。 由武夷山等地方政府直接管理。

通过判断,我们从国家代表或重复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认为最好的模式还有两种:一是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二是委托省级政府管理。 我认为下一个国家公园的管理体制应该遵循这两种模式来确立。

例如,生态修复问题。 林业部门保护修复森林,农业部门保护修复草原等,强调了单一要素的修复。 目前,通过试验,我们正在以山水林田湖草为整体进行保护和修复,效果更好。 这也是我们接下来需要宣传的模式。 并且,我刚才提到的当地社区参与保护的生态公益岗位也值得宣传、借鉴。

主体地位体现在价值上

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以国立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是如何理解的?

唐小平:自然保护地对我国来说也是一个新概念,由各级政府批准设立或确认,首先是对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或文化价值实施长时间保护的地区。 与国家公园相比,保护的对象和保护的内涵越来越多。

根据目前自然保护地系统的构想,今后的自然保护地系统将由三大类组成:第一类是国家公园,第二类是自然保护区,第三类是自然公园。

国家公园保护国家代表性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通常保护着这些具有典型或区域性价值的地区。 所以,国家公园的价值,按照现在的说法,有四个“最”。 它是生态联系最重要、自然遗迹最精华、自然景观最独特、生物多样化最丰富的地方。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不同。 例如,国家公园今后的自然资源资产,其所有权属于中央政府的全部。 另外,其管理水平会更高。 通常由中央政府管理或委托省级政府管理。 我们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首先,以地方各级政府的管理为中心。

今后,国家公园在自然保护地系统中处于主体地位,但这不是数量上或规模上的,而且是首要的价值。 我们必须明确国家公园在国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区域中处于主要地位二在生物多样化富集区,包括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的区域,国家公园处于主导地位三在整个自然保护地系统中,国家公园的价值处于主导地位。

打开微信,点击下方的“发现”,采用“扫描”,就可以将网页分享给我的WeChat的力矩。

标题:“试点五年 您将迎接怎样的国家公园?”

地址:http://www.man-on.com/masjj/12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