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27字,读完约6分钟

为了全面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快速发展,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各 加强组织领导,密切配合,研究保障《计划》实施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国家综合减灾。

《计划》全文如下。

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

、我国综合减灾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一)现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减灾工作,把防灾减灾作为实现国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总体目标的重要保障。 199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计划( 1998-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大力加强减灾工程和非工程建设,国家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灾害损失占gdp的比重明显下降。

1.灾害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2005年1月,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减灾委员会,设立专家委员会,一点地方设立减灾综合协调机构,8个省设立减灾委员会,15个省设立功能相近的减灾协调机构,减灾管理体制、政策咨询支持系统、综合协调机构日趋完善。 相继颁布实施了防震、消防、防洪、气象、防沙治沙等30多部法律法规,减灾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

2.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初步建成。 气象、海洋、水文、地质、地震、农作物病虫害、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等方面的灾害监测预测预警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预警新闻发布的覆盖面和及时性得到了比较有效的提高。

3.减灾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国家增加防洪抗旱、防震减灾、防风防潮、防沙治沙、生态建设等减灾点工程设施投入,建设长江三峡工程、葛洲坝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防灾减灾骨干工程,比较点区域和城市防灾减灾水平 4 .自然灾害应急处置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5个自然灾害类专项预案,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93%的市(地)、82%的县(市)已经制定了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救灾物资储备系统初步建成,在沈阳、天津、武汉、南宁、成都、西安等10个城市设立了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立了稍多的救灾物资储备库。 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不断加大灾害救援投入力度,灾害应急资金快速支付机制更加完善。

5.减灾科学普及和国际交流合作全面推进。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科普宣教工作总体实施方案》,国家减灾委员会、教育部、民政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学校减灾工作的若干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减灾科普工作,广泛推广减灾知识,提高公众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救助技能。 主办了亚洲减灾大会等重要国际减灾会议,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政府间灾害救援合作协定》。 积极参与国际灾害双边和多边救援工作,与相关联合国机构和国际、区域组织建立了密切的减灾合作关系。

(二)存在的薄弱环节

目前,我国减灾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一是一个地方减灾综合协调机制尚不健全,跨部门新闻共享与协调联动机制; 二是减灾综合法律法规不足,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灾害保险作用未能一一发挥,在灾害救助、恢复重建等方面配套标准较低。 三是灾害监测体系尚不健全,预警新闻覆盖面和时间长短尚未提高,灾情监测、收集和判断体系建设滞后。 四是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强,一点灾害多发地区减灾场地建设滞后,大城市和城市群抗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群众住房防灾减灾标准普遍偏低。 五是基础灾害应急预案体系还更加健全,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不完善,应急通信、指挥和交通装备水平落后。 六、减灾资源调查、灾害风险综合调查判断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尚未开展,各类灾害风险分布情况不掌握,风险监管工作基础薄弱七、减灾行业科技支撑特别是综合减灾风险科技工作比较薄弱,灾害监测预警、 预防处置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应用尚未加强,巨大灾害发生机制、规律、防范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八、各级灾害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要进一步提高,对基层乡村社区的减灾科普要更深入,社会公众的减灾意识依然薄弱。

(3)所面临的形势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危害大。 洪水、干旱、台风、风雹、雷电、高温热浪、沙尘暴、地震、地质灾害、风暴潮、赤潮、森林草原火灾、植物森林病虫害等灾害在我国发生。 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 近15年来,我国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损失约3亿人(次),倒塌房屋约300万间,紧急搬迁安置人口约8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近2000亿元。

近年来,全球变暖与自然灾害风险加剧的关系成为国际社会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行业。 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对我国灾害风险分布和发生规律的影响是多层次的:强台风将更加活跃,暴雨洪涝灾害将增加,流域性大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将提高。 局部强降雨导致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增加。 北方地区发生极端低温、特大雪灾的可能性增高。 季节性分配更加不均衡,北方持续性干旱程度恶化,南方发生高温热浪和重大干旱的可能性增加。 森林草原火灾发生概率增加北方地区沙漠化趋势可能加剧农林病虫害受灾范围可能扩大的风暴潮、赤潮等海洋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高。

面对严峻的灾害风险,为了实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提高国家和全社会的风险防范”的战术目标,在总结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计划( 1998-年)》实施情况的基础上, (责任:王键)

标题:“《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全文)”

地址:http://www.man-on.com/masjj/13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