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8字,读完约3分钟

结构性减税也同样可以说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们的结构性减税政策才刚刚开始,所以潜在的阻力远远大于设想。 最近财政收入增长率下降,是因为中国财政收入高于gdp增长率的超收入模式,这种超收入惯性思维,或者阻碍了经济快速发展方法战术上结构性减税政策的转变。

最近,财政收入从月平均20%减少到30%,从8%减少到10%,引起了很多关注。 既有观点认为这归咎于外需疲软和内需不足导致的经济增长放缓,也有观点认为结构性减税政策削弱了政府的收入筹措能力。 大家之所以惊讶于财政收入增长率的下降,是因为他们以中国财政收入高于gdp增长率的超收入模式为习性,这种超收入惯性思维,阻碍了经济快速发展方法战术上结构性减税政策的转变。

需要确认的是,结构性减税也同样可以说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贯以增资为主,但随着投资边际收益率的自然下降,财政资金的作用并不像想象中那么明显。 当世界各国都熟练运用减税作为宏观调控工具,激活经济效益时,我们的结构性减税政策才刚刚开始。 但是,刚开始的结构性减税受到了比预想中更为潜在的阻力。

首先,各级政府以gdp为基准提高财政收入的任务方法和结构性减税政策不协调。 我国当年财政收入预算的总收入,通常按上年gdp增速制定,如年全国财政预算总收入比年增长9.2%。 但是,近十年来财政收入增速是gdp的2倍到3倍,因此在各级政府的实际执行中,财政收入增速几乎从20%开始越来越多。 但是,在正常情况下,经济增长存在波动,税收增长也有限,经常超收入运行的财政收入模式,不利于多种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发挥,也不利于财政资金的集约采用。

其次,各级政府为了保证或超额收入,一方面稳定税收收入,另一方面增加非税收收入,使结构性减税面临不自然的情况。 今年上半年的情况很可能是我国财政超收入模式的终结。 从全国范围来看,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增长率普遍从15%不到10%,但非税收入的增长率从去年的41.7%激增到今年1月的87.8%和2月的79.8%。 税收增长放缓有减税的作用,但同样作为政府收入的非税收入大幅增加,实际上社会负担就会加重。

目前,减税的实质性动态依然微弱。 相反,为了抑制税收收入的下降,各级政府都把迅速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作为了事业的重点。 截至今年6月30日,各地税务机关突击展开“双重过半”,也就是“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各地基本完成了“双过半”的任务。 但是,哪怕只是一点点,财政持续超收入也越来越难实现。 这样,结构性减税不仅降低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还涉及资源税和教育增值调整等细节,还涉及中国财政改革的总布局。 否则,持续超收惯性只会让结构性减税如雾里看花。

没有全面的财政改革,结构性减税的效果是不可预断的。 由于我国各级政府承担着巨大的公共支出责任,只有保证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才能保证平稳运行。 因此,目前的结构性减税不太容易削减现有的财政收入规模,难以改变严格的现行税制体系。 为了确保结构性减税的真正效果,使之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一部分,必须全面重构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关系,理顺转移支付制度,设定减税的总规模和阶段目标。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武晓娟)

标题:“谨防削弱 结构性减税成效”

地址:http://www.man-on.com/masjj/14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