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6字,读完约3分钟

许向阳、杨宗文水中打桩

盖子对着水面关上

他们俩50多次潜入3米深的水中

文图/记者任德玲刘明培

通讯员刘彬

“快来,在这里发现了背河散渗! ”

雨下了一整夜,丰山桥下的河水位一夜之间上升了五六十厘米。 7月16日7时,郑蒲港新区姥桥镇菱湖村委会副主任张干胜接到“接力棒”,开始在堤坝背部水面巡逻堤坝。 7点20分,在拉网式的调查中,张干胜发现丰山桥旁边位于郑蒲港新区的堤坝背水坡有散浸点,他说:“发现的时候,心跳加速。 散点虽小,但如果不能及时应对,就会形成管涌,陷入更严峻的危险境地。 我马上报告了情况。 ”

接到电话后,姥桥镇菱湖村党委总书记、村委会主任许阳马上从另一个防汛点赶来。 召集救援队,运送救援车辆,装填碎石袋……约100名救援人员组成“传送带”,将1500个碎石袋迅速堆积在散乱点周围2米以上、直径3米左右的“养水盆”。 修建了“养水盆”,减少了子坝内外的水压差,比较有效地缓解了水压对堤坝的损害。 为了使“养水盆”更加坚固,队员们在“养水盆”的外周打了7根桩,用铁丝捆绑、连接、固定桩。

“养水盆”被储存起来了,但对水面还得堵塞,这对于危险者的水性要求极高,需要潜入水中操作。 遇难者不仅将15根长6米的木桩打入水中固定,还用金属丝将竹篮绑在木桩上,遮住堤坝迎接水面。 现在是下午3点。

“我来! “我也很好! ’44岁的许向阳和村民杨宗文很快站了起来。 他们知道堤坝刻不容缓,没等大家慢慢来,他们俩就扛着木桩立刻跳进水里。

尽管入夏了,汛期的河水依然很冷,震动了刚下水的许阳。 别想了,加把劲,许阳马上开始固定木桩。

打桩、竹簪拧紧、砂石倒塌……长6米的木桩打入水底,深深地刺入水中。 为了巩固外障,许向阳和杨宗文在水中泡一泡就是4个小时。

天色越来越暗,河水越来越冷,蚊子袭击着水面。

为了稳固竹篾,他俩屏住呼吸50多次,潜入3米深的水中,加固了外障。 直到他们上岸,人们才发现他们的嘴唇冻得呈紫色,身上也有伤痕。

“你们俩回去休息,剩下的交给我们。 “不行,防汛第一! 不彻底控制危险情况,我就心神不宁。 ”。 除非身体干枯,许阳又继续投入战斗,指挥救灾队,继续加固堤坝。

直到晚上11点左右,散浸点的危险终于被控制住了。 这个时候,距离发现危险已经过去了将近16个小时。

“我是党员,退役海军。 谁也不能坐。 ”。 许阳平静地说。

信息推荐

区人大视察年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情况

区人大视察年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情况7月10日上午,雨山区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全区上半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

发扬鞍山信息、社会正气。 除了信息,我们还传达幸福和美丽! 为爱付出,时间流逝,不变的是鞍山这座房子。

标题:“迎水面盖堵 他俩50多次潜到3米水下 文图/记 者 任德玲 刘明培 通讯员 丁刘彬

地址:http://www.man-on.com/xwdt/10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