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42字,读完约7分钟

高友兵(左一)和同事在家里的隔离门上贴贴纸

高友兵(右一)和同事们在长椅上吃饭

高友兵(前一岁)和同事们在村道上巡逻

高友兵给毛老太送东西

村民为他点的蛋糕

村民在门口夹道送别

■通讯员郭彤

3月12日晚24时,随着最后一家隔离期届满,县清佛村龙村自然村全面关闭。 “这两天大家的心情都有些低落,无法形容。 ”。 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高友兵说。

由于疫情相对严重,清佛村一度成为县点管制村。 2月14日,郑蒲港新区支援的县公安局监狱大队41人转战清佛。 高友兵和其他三名队员来到了疫情最多、最复杂的龙村自然村。 “他们是精锐部队,防疫越困难的地方,越需要他们,”该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何平说。

“猫鼠游戏”

“刚来的时候,我们很担心。 ”高友兵坦白地说。 对突然进驻村庄的防卫“大军”,许多村民抱有“对立”的感情。 尽管这个村子里已经有4户6人进行了集中隔离。 面对看不见的病毒,村民防疫意识还不够。 “除集中隔离员外,107户共计400多人。 如果不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意识,我们4个人根本救不了他们。”

高友兵形容最初的防疫行动就像“猫鼠游戏”。 龙村很大,很大,有时前脚他们去家里工作,后脚这家人又从阴影里溜走了。

疫情防控一点也不能含糊。 高友兵知道,要应对这种情况,必须“狠心”起来。

迅速熟悉村户的分布和防疫认识情况,高友兵绘制了“村户图”,确定了各户的人员、隔离状态和合作程度,和同事全村各出2000只以上的口罩,随后一一上门耐心劝说。 不合作的村户在图上表示,访问巡逻时将其作为积分限制的对象,或进行必要的训诫解决。 为了管理村民的外出次数,高友兵在村子里建立了微信服务群,村民平时需要生活用品,群里喊了一声,他们马上送回家了。

在外面做生意的宣某是村子里的居家隔离家。 每次看到穿着制服来家里的高友兵们,宣某总是不配合。 “我没有菜。 政府买的不新鲜。 向田里点菜。 ”。 最初,以宣某总爱的理由出门。 “菜园在哪里? 我们会帮助你。 ’连续两天半,高友兵和同事去了田地,拿了菜送回家。 看到他们满手提蔬菜的样子,宣某终于卸下心防,积极配合隔离。

80多岁的爷爷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家里的孩子们都集中在隔离点,他一个人在家注意着。 空闲的时候,他总是在想。 看到他们停下来,他大声问道:“你想把老爸关在这里干什么? ”。 “爷爷,你把我们当成你的孩子,想要什么,我们都帮你,几千人不出门,外面不安全! ’敞开心扉的忠告,爷爷终于不出门了。 之后,爷爷想吃地瓜,他们帮着买地瓜。 爷爷的药不够,他们帮他去县里买药。 后来,老爷爷反而自己鼓起勇气成为了他们的“哨兵”。 “我家在村子的东南,所有人都离开村子经过我这里,有什么事就报告! ”。

“大暖男”

除了推进管制,高友兵和同事们还作为村里的工作地点。 买菜、运米、送快递成了他们的常态工作。 刚管理的时候,物资不能挨家挨户投递,他们很难自己掏腰包处理群众。 武大爷的孙子未经修改就拿来了,他们去超市买了,顺便送了钢笔和笔记本。 由于高某的孩子缺乏学习资料,他们每天都帮助打印在线授课资料。 因为老奶奶家不吃米,他们扛了20斤米的一些村民行动不便,他们作为“苦力”帮助更换液化气罐……

就这样,他们和村民们渐渐亲近起来。 “‘大孩子’来了哦! 赶快躲起来! ’之后,每次高友兵和同事们来巡逻,村民都在二楼的阳台上笑着大叫。 村里的人给他们每人起了个绰号“大孩子”、“小胖子”、“眼镜哥”……“我见过‘大孩子’戴口罩,还不丑”。 村民们隔着空有兴趣爱好,高友兵也在和他们楼上楼下说话。 这样的“喜悦”总是能缓解紧张局势。

83岁的老人龚从英是高友兵每天第一次去探望的人。 龚从英已经是肝癌晚期了,周围只有女儿在照顾。 原计划春节回家乡的儿子王贵金因为疫情控制住在厦门很远,高友兵经常抽烟空和老人说话疏远。 2月20日凌晨,老人的女儿哭着跑进帐篷,告诉老人已经不行了。 高友兵晚上从旁边接过英婿,紧急报告县指,请求特殊,让老人和儿子看到一面。 2月21日,在该县多部门的联系下,王贵金一路“绿灯”返回县里。 高友兵开车从车站送到老人面前。 见到儿子以后,本来三天不能吃饭喝酒的龚从英的身体居然好转了。 “托您的福,我妈妈现在好多了。 可以喝汤。 ”王贵金感激地说。

管制后的龙村,大部分阳光棚关闭,高友兵和同事们只剩下一个人,给95岁独居的老人毛老太晒太阳。 因为没有人来探望,高友兵总是带着饼干、水果和奶粉送到毛老太家。 村民们在背后称赞他是“善良帅气的人民警察”。

依依不舍

70岁的武爷爷年轻的时候在上补习班,平时很少说话,但在离别前对高友兵说了心里话。 “真的,你们刚来的时候,我们很不习惯。 现在想想。 毕竟,你们让我们和平了。 真的非常感谢。 ”。

包村干部许婷解释说,由于龟村武汉返乡的人多,外出务工的人也多,所以大家过年回家探亲,让各自的房子住在家里真的不容易。 但是,这个队伍来了之后,惊人的是在短时间内控制了局势。 “很快,村子里就没有不戴口罩凝聚的人了。 更重要的是,我没听任何人抱怨。 而且,大家都很喜欢他们。”

许婷也看到了他们的付出。 一开始担心人出去走走,他们连吃饭都蹲在村道上吃。 2月的大雪,他们站在雪地里拉了两个小时的警戒线,身上的雪积得很厚……

月7日,县里正式解封。 村民们纷纷开始走上返工的道路。 “我在卡口上,看着每家每户向我打招呼然后离开。 应该很开心,但是有点说不出的难受。”每次村民离开,都会找到他,感谢他的照顾。 即使他是个“凶”的人。 目前,村子里只剩下三分之一的人。 楼上楼下聊天的声音渐渐稀少,巡逻的村道也变得很冷清。

不久,高友兵和同事也将离开。 在下一站,他们将去另一个村子继续监视。

3月8日,龙村的大学生给他们点了蛋糕。 卡片上写着“你们平安无事,前途似锦,致敬的你们! ”。

高友兵说,村子里有400多人,他几乎可以叫出每一个人的名字。 他也清楚地记得他在哪个家里做什么,家里有多少人,孩子几岁。

3月13日早上,他们即将离开。 数百名村民在村口夹道挥手告别,在村口放鞭炮。 来的时候没来接,但时候一定会送。

现在,高友兵和队友们完成了所有的任务,回到了工作岗位。 高友兵在微信的力矩中写道:“春暖可期、未来可期、摘下口罩的日子,一定又是说话的时候。”

信息推荐

邮政储蓄银行鞍山市分行:履行大行传播公益力量

邮政储蓄银行3月20日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邮政爱公益日”。 邮政储蓄银行于年3月20日创立10周年设立了“邮政爱公益平台”,并且...

发扬鞍山信息、社会正气。 除了信息,我们还传达幸福和美丽! 为爱付出,时间流逝,不变的是鞍山这座房子。

标题:“来时未曾迎 走时必相送”

地址:http://www.man-on.com/xwdt/8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