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2字,读完约4分钟

温州市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居浙江省各市排行榜倒数第二位,也是温州1991年17年以来增速最低的阶段 温州大学商学院院长李志国表示,这与温州模式有很大关系 温州过去创造了一系列奇迹,但温州模式背后有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在经济高速发展中被掩盖,但在2008年内外经济矛盾交织的背景下凸现出来 ( 11月26日《华夏时报》) 2008年上半年,温州近20%的中小企业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6万家公司丧命。 整个上半年,温州总产值增长率首次低于全国平均增长率,创下199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工业总产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在浙江省更是双双排在最后。 这意味着温州模式的魔法效果似乎已经山穷水尽,曾经被奉为经典的温州模式也开始受到质疑。 众所周知,温州模式在中国改革的快速发展史上已经成为经典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温州人抓住改革开放这个难得的快速发展机会,开始快速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小店、小工厂 特别是温州的打火机、鞋、服装、眼镜、低压电器等轻工产品制造业,迅速繁荣,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海外 但是,温州的产业结构主要是商业代理,过去有两只大熊猫走出去,接受订单生产,推出销售产品 以前,原材料便宜,温州很多农民加入了家庭工业的队伍,劳务价格也很低 目前,温州的30万家公司,大部分是低、散、小,只有6、7家可以说是规模公司 如果继续走这样的道路,温州公司的前景堪忧 据观察,温州作为浙江长江三角洲中心距上海最偏远的城市,温州在招商引资方面远远不及杭州、宁波、绍兴、台州等地区 当地政府和公司认为,不缺乏资金的温州不需要引进外资,资本本身具有扩张性,温州资金大量流失是正常现象 因此,温州从政府到公司,对招商引资不感兴趣,也没有“招商局”这样的部门,只有一个闲置的“开放经营” 这暴露了温州人人性的弱点,他们宁可在其中自相残杀,也不愿尝试引进内资和外资 在温州,温州人和外国人格格不入,所以他们通常拒绝外国人进入温州的公司。 在当地的公司中,上司通常也不会起用外国人担任中高级职务。 只有呆在温州公司的外国人,才会受到深深的伤害,得不到和温州人一样的地位。 温州模式这次危机不是产品质量,不是金融危机传导造成的,多家公司没有企业品牌,同业间价格血本无归,温州产品利润空之间越来越窄,要依靠外贸差价生存。 温州经济是典型的“平民经济”,民营公司的快速发展具备很强的自由性,政府的管理控制作用比较弱,民营公司难以规模、大规模,不利于公司参与国际化、大规模的经济竞争 目前温州经济快速发展的相对滞后引起了人们对温州模式的再次关注,不同的是,这次不是学习温州的经验,而是提出了温州模式是否走到了尽头的疑问。 事实上,2003年4月,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杭州举行的专家论坛上指出,温州模式对推动中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每个模式都有其时代背景和局限性。 因此,温州模式不能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只有创新、突破,才能有新的生命力 拆船者表示,温州中小企业20%停止或半停止是公司为了生存而采取的措施,但并不意味着20%的公司破产 这样的困境不仅存在于温州,也和全国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的地区一样存在 事实上,温州模式面临着产业升级换代的门槛 在温州这样市场化领先的地区,改革进入体制内阶段时,变迁不能自动完成,需要政府自主进行 虽然由于历史条件发生了变化,温州模式的诸多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但温州模式未必到了尽头,更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快速发展模式、温州模式或温州人必须超越自己 温州为了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度过难关,谋求快速发展空期间,政府、公司必须致力于两种创新,即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温州模式的未来只有这样才有希望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网络安全的决定》和《网络信息新闻服务管理规定》 ·请观察语言文明,尊重互联网道德,承担由您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所有法律责任 ·发表此评论表示您已阅读并同意上述条款。 如果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投稿管理者反映信息

标题:“温州模式是否已走到尽头?”

地址:http://www.man-on.com/masjj/13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