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12字,读完约2分钟

11月10日,由中国国务院信息办公室和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共同主办、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和21世纪韩中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韩媒体高层对话”在北京举行。 图为东亚日报社社论主编黄镐泽出席论坛并发言。 中国经济网记者裴小阁摄影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0日(记者张翔)在今天举行的第七届中韩媒体高层对话中表示,“如果汉字文化的共享和快速发展,中韩在各行各业中一定会更加亲近。” 点击进入主题

黄镐泽用生动的语言和例子阐述了汉字在中韩交流之间的地位和作用。 他说韩国文化长期以来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论语》、《中庸》、《诗经》等中国经典都是韩国知识阶层用于哲学和道德修养的必读典籍。 但是,随着没有学过汉字的青少年变多,报纸也不使用汉字了。 近年来,在韩国的年轻大学生中,能阅读中国古典原文的学生越来越少。

黄镐泽指出:“我们这一代人如果当时接受大学教育,基本上就能学习2000个常用汉字,但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是这样了。”韩国不同年龄之间的文化断层现象越来越严重。

黄镐泽说,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国,学习中文的韩国学生也在增加,但是他们只是把汉字作为外国的复制品来学习,不理解汉字是韩语中非常必要的要素。 韩国人的祖先也有很多诗、书籍和碑文,不学习汉字就不怎么了解这些文化遗产。

黄镐认为,当今世界正从技术知识主导的知识经济中创造经济,在基于技术知识的经济模式中,科学和理工是关键,在创造经济模式下,与知识相比,这种创造性将成为核心。 在这个时代,能够发现别人看不见的、想象新事物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创造性的人文学的想象力不断涌现是很重要的。

黄镐泽认为,中国的这些典籍之所以能够永存,是因为其中蕴含着生活普遍的真理和智慧,人人文学的中心都有经典的存在,才能成为中心。 韩国人应该学习中国的古代典籍。

据悉,第七届中韩媒体高层对话由中国国务院信息办公室和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共同主办,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和21世纪韩中交流协会共同主办。 中韩媒体高层对话从2009年开始在两国交替举行,形成机制,对话形式和主题不断创新,对话气氛不断改善。 的与会者包括两国通讯社、报纸、电视、广播、信息网站等主要媒体。

第七届中韩媒体高层对话

标题:“东亚日报社论主编:快速发展汉字文化可让中韩更加亲近”

地址:http://www.man-on.com/masjj/14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