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61字,读完约2分钟

金秋季节,庐江县万山町葡萄进入丰收季节。 记者近日来到万山镇闸山村庐江县岭南生态农业有限企业葡萄种植基地,大棚内的“日光玫瑰”葡萄挂在藤棚上,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尤为迷人。

葡萄熟了,最高兴的是制动山村的老百姓。 山村曹井建立档案建设贫困家庭的张成仓就是其中之一。 记者遇到张成仓时,他正在摘葡萄。 他告诉记者,自从村里建了葡萄园,他冲了房子两亩多,每年收入1600元,平时在葡萄园工作,一天收入100元。

“早些时候,我去外地打工,但现在老了,不能干重活了。 幸好家前面有这样的企业,工作很轻松,可以照顾到家。 ”。 张成仓笑着说。

岭南生态农业总经理周传长表示,目前有30多名村民在基地工作,其中多为贫困者,用他们的话说,“今天和葡萄一样甜”。

葡萄的栽培给制动山村的人们带来了富裕的生活。 在闾山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职工队队长胡文生眼中,葡萄不仅是公司的“摇钱树”,更是村里贫困家庭的“脱贫果实”。

山村是典型的丘陵地带,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单一,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 以前,村民只种植了一点以前传入的农作物,栽培效果不好。

为了继续村民增收,该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进岭南生态农业葡萄种植项目,有效利用山区资源,搞活山村经济,支持贫困家庭脱贫。

目前,闸山村除葡萄外,还兴起了草莓、蓝莓等水果种植产业,面积达620亩。 胡文生表示,通过固定雇佣和临时雇佣两种方式,公司为村里37户贫困家庭提供了田间管理和果实采摘、加工等就业岗位,使贫困家庭人均增加了4000多元收入。

山村只是贫困者依赖农业产业链的“甜蜜”增收的缩影。 万山镇有关负责人孙良杰表示,只有产业兴起,农村才能富裕起来。 山村引进了葡萄栽培项目,改变了以前流传的产业结构,让土地“生了钱”,让村民尝到了现代农业的甜头。 产业选择一致,土地欣欣向荣。 其次,万山镇获得产业繁荣,进一步挖掘农田地头快速发展的潜力,不断诱惑着以前流传下来的农业向高效农业的转型,积极探索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

(本网记者孙海涛本网通讯员赵德斌)

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日子过得和葡萄一样甜”马鞍山信息网”

地址:http://www.man-on.com/massh/2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