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64字,读完约5分钟

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使之能够按需生产和供应,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 实行“藏粮藏地、藏粮藏技”的战术,不仅提高了粮食和整体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还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快速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夯实了生产基础,进一步推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了绿色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快速发展经验和未来粮食安全的保障,以及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表明我国有必要实施“粮食藏地、粮食藏技”的战术,大幅度提高粮食和农业的生产能力。

.过去农业实现高速发展的基础来自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

过去40年,中国农业持续快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农业快速发展的奇迹,显著提高了全国人均农产品占有量和消费量,中国用世界6%的淡水资源和9%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人口。

粮食安全是国家社会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基础,粮食产量的提高也为其他农产品生产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 只有处理了温饱问题,我们才能将越来越多的水土资源、劳动力和农业生产资料等用于粮食以外的农产品生产。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作物和养殖业在过去的40年中发展很快。

二、全要素生产率和投入提高,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高速发展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投入的提高是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我们的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意味着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全要素生产率和投入的增加,我国农业生产翻了一番,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6095亿斤提高到2019年的1.33万亿斤,粮食农业综合生产力稳步提高。

粮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得益于农业技术的进步、农村改革和公共物品的投入。 农村改革显着提高了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的全要素生产率。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改革初期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首要驱动力,之后农地流转等制度创新也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农产品市场的改革与开放,提高了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益,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促进了粮食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国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物品投资不断增加,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奠定了基础。

三、“把粮食藏在地上,把粮食藏在技术上”,稳步提高粮食和农业的综合生产力

我国在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 “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生产模式不仅会降低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还会支付资源环境成本,农业可持续快速发展面临挑战。 只有不断提高粮食和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国家粮食安全才能得到比较有效的保障,农业综合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 为此,党中央确定“将谷物藏在地上,将谷物藏在技战术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粮食绝对安全”。

近年来,党中央在保护耕地数量和提高耕地质量两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建立了基本的农田保护制度,规划了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生产功能区,大幅提高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资。 在粮食主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年产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 近年来,继续推进各地土地保护性耕作试点,在东北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工程,今年启动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和重要农产品比较有效的供给。

实施“粮食藏技术”战术以来,科学技术进步在粮食生产和农业快速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高。 我国农业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从年的53.5%提高到2019年的59.2%。 2019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粮食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所占比例提高到96%以上。 最近,国家开始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快速发展计划,开展了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试点。 科学技术革命,特别是数字、装备和生物技术等在农业上的应用,将加快农业现代化,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的综合生产力将进一步提高。

四、中长时间的粮食安全有保障

未来的中国可以实现“谷物基本自给,粮食绝对安全”的目标。 我们的研究表明,在考虑中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和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提高能力的基础上,中长期我国粮食绝对安全将得到比较有效的保障。

通过实施“粮食驻地、粮食在技”战术,不断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力,持续提高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并且,在“保证粮食基本自给、粮食绝对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满足城乡居民在粮食和其他食物数量、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诉求。

(作者是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人民日报( 10月19日版)

标题:“稳固提升粮食和农业生产能力马鞍山信息网”

地址:http://www.man-on.com/masms/2892.html